我们不会忘记 包世鼎纪念堂             
    我的父亲包世鼎,1935年2月22日生于湖北监利,1951年参军入伍并入朝参战,历任通讯员、参谋。战争结束帮助朝鲜恢复建设,七年后回国,从事军队物资保障工作。担任过总装哈尔滨物质供应站站长、总装东北办事处物资处处长,在部队退休。2013年1月8日9点,因肺癌晚期,医治无效辞世,享年78岁。
    我儿时的玩具中有父亲的近十块奖章,模糊地记得有抗美援朝纪念章,金日成勋章之类。长大之后问起父亲入朝参战的事,父亲说,朝鲜战场是非常艰苦、惨烈的,流血牺牲每天都可能发生。他当时岁数小,被安排在首长身边当通信员。
    上小学和初中时,父亲是我们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为全校同学做过报告。我听过他讲三大战役、邱少云的英雄事迹、雷锋叔叔的故事。我很自豪,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并曾荣获学雷锋标兵。
一次,我在站队,本校一名音乐老师跑到我们班的队列前,问班主任老师,谁是包辅导员的女儿,班主任领她找到我。她看了看我,表情很失望,走了。后来我知道她是看我父亲长得帅,好奇,想看看我长得什么样。
    从小至大,父亲打过我一次,是上小学时,我嫌他为我准备饭太慢而发脾气。他也来气了,给了我一个耳光。长大之后我都忘记了,他总是提起,我告诉他我真的忘记了,如果不是他说我都不知道有这回事。这件事他记了一辈子。他说当时我哭了,上学回来脸是肿的。
    父亲在哈尔滨工作期间,我跟了过去,在哈十三中念书。只要他不出差,每天早晨就给我做饭,将中午的饭装到饭盒里带到学校。有一次,他将馒头蒸成深黄色,我吃一口,是苦的,大笑,父亲生气了,将一盆馒头扣到地上。
    我记得父亲上街为我买过一件花衣服,还记得父亲上北京出差为我买过一件红色的棉袄。我结婚生完孩子回家取东西时,父亲为我打包,打成一个行李卷,一直将我送出门,并将行李卷捆到自行车后坐上。父亲干这些事时干净利落,行李卷方方正正。
    2000年,我从部队转业,我让父亲找找人,他让我立足于考试。2002年我生病住院,父亲每天为我送饭,骑车往返于陵西干休所与辽宁中医之间。送了半个月左右,直至我出院。父亲的医疗保障很好,看门诊也是全额报销,我跟父亲讲我看一个牙要花几千元钱,想借用他的卡,他不借。
    父亲得癌症住院期间,我去看他,跟他讲有什么私房钱赶快告诉我妈在什么地方,他讲他为官不贪不占哪有多少钱,更没有什么私房钱。父亲长期从事部队物资供应保障工作,父亲不会也不想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捞好处。父亲常说,跟他一同出来的许多战友都牺牲在朝鲜战场了,从朝鲜战场回来的战友也有一些回家当农民了。较之他们,他挺知足。父亲爱唱歌,也爱跳舞,文艺晚会上他总是一展歌候。舞会上常有他翩翩的身影。父亲也爱写文章,写诗歌,写书法,并常有文章见报。父亲乐于助人,为人热情,乐观风趣,充满活力,被干休所的休干们称为“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并被评为优秀休干。
    父亲的一生,奉献多于索取,淡薄名利,光明磊落,公私分明,两袖清风,做人堂堂正正,为官公正廉明。
    父亲临终时已没多少力气说话,他拉着我的手向我说了许多。我听清的是感谢二字。感谢后面一大串,我想他要感谢原工作单位的新老领导、战友及部下,感谢省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感谢陵西干休所的休干及工作人员。感谢他们的关心、照顾及慰问。在此,我替父亲真诚的谢谢您们。
感谢您们,在我父亲病重期间的探望;感谢您们在我父亲走后对我母亲的慰问;感谢您们送我父亲最后一程。让我深为感动的是许多老战友、老领导、老部下、老邻居听到消息冒着严寒自行赶来探望,东北办事处和干休所主动为我父亲协调车辆。感谢周叔多次地看望我父亲,并帮助处理丧事。感谢魏叔、王姨、李叔、翟叔、、、、、、还有许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在与父亲在一起的日子里,我为父亲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出钱带父母上大连八七疗养院疗养一个月、太湖疗养院疗养二十天,期间逛了上海、南京、苏州、杭州等。开车带父母到丹东一线游玩,上鸭绿江断桥,去抗美援朝纪念馆。带父母逛世博园等等。年年为父亲过生日。带他到饭店吃饭,送他烟、酒、衣服也是常有的事。在他住院期间,为他做饭送饭,帮助他解大小便。
   父亲,真的很难适应没有您的日子!您的容貌英俊,您的笑声朗朗,您的歌声嘹亮,您的脚步匆然,您的身影挺拔,您的形象干练,您快言快语,雷厉风行。您干净利落,热爱生活,注重打扮。您万事不求人,但却乐于助人,乐于奉献。您热情洋溢,平易近人,对他人象春天般的温暖。没有您,日子显得冷清和寂静,少了许多生气和喜庆。

           2013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