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 吴氏南生夫妇纪念堂 的留言             
              
::燃烛 [2022-04-03 11:21]::
愿老爸  在天堂一起都好   我们永远想念你
留言署名:王百令
与被祭祀者关系:亲属
电子邮件/联系方式:15640014749
::奉果 [2022-03-28 14:56]::
老爸,老妈,清明节快到了,亲友们提前去我们的长辈们慕前祭祀,并发来了照片。聊天中吴迅说了老爸名字的由来,我们才知道您的名字的含义,记录在此。您因出生于南部县,幼时乳名“南娃子”。书名“吴南生”也许是读小学时才正式为“吴兴权”我的父亲.名为‘吴兴策”。三国演义上的孙策,孙权,为兄弟俩。爷爷给他俩取名特别用“策”“权"寄希望于其中,寓意孙策,孙权,安邦治国定天下。您的网名“南生25”微信,我永远保留。
留言署名:女儿
与被祭祀者关系:亲属
电子邮件/联系方式:
::献花 [2021-11-26 10:57]::
老爸,您好!今天是您离开我们两周年的日子。时间过得好快,那年,那天仿佛就在昨天。这两年我时常想起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您做的每件事,您的每一句话,您的一切一切,经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我也常常自责,有时对您不够体贴和尊重,甚至发小脾气。您总是那样宽容大度,从来不会对我说”不”字。您几十年来每一言,每一行都是那样谦让,用您的行动为我们营造一个幸福的家,您永远是我的好榜样,永远想您,我的好爸爸!
留言署名:女儿
与被祭祀者关系:亲属
电子邮件/联系方式:
::献花 [2021-10-08 19:28]::
        永垂心田
呜呼!今闻吾家二叔二婶已海葬于大海。盛赞天府儿女魂归海洋,畅游龙宫,彰显儿女们的博大胸怀!
   二叔少小离家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千佛老家。百川终归海,也许他在浩瀚大海中,能亲吻老家苟溪河的山水;千山迎飞雪,飘扬在西岭雪山上的雪花,会带着阆苑子弟们的消息随风飘向大海,慰告忠魂。
   虽永别二叔二婶,却相见于东风化雨,留心于春暖花开!永垂于儿女心田!不朽在巍巍神州大地!
留言署名:侄子吴勇 侄女 吴兰
与被祭祀者关系:亲属
电子邮件/联系方式:
::献花 [2021-08-15 14:40]::
亲爱的老爸老妈你们好,电科院七十周年纪念册终于印出来了 ,党委党建部工作人员送了我几本。我給弟弟寄去了一本。这本沉甸甸近二百页的铜板纸印刷的相册,记录了单位七十年走过的辉煌岁月。其中不乏老爸建院时的集体合影,老爸与外国专家的合影,老爸退休后继续参与我国第一个核电站的现场照片,甚至还有那个特殊年代老爸养牛的照片,太珍贵了。这里记录了老一代知识分子为祖国建设付出的辛劳,我们会永远珍藏,留给后入。
留言署名:女儿
与被祭祀者关系:亲属
电子邮件/联系方式:
::献花 [2021-04-16 16:21]::
老爸老妈:我看到“成都方志”刊登了外公的简历。我联系了作者,他表示外公是抗日将军。并且提供资料,帮助我们寻找过去的记忆。您们的儿子经过多方寻找,终于在深圳图书馆找到了这本“中国百年人物全书”上册第879页介绍外公的文章和肖像照!这本书结尾写到:“无论这些人将来的事业和前途如何,其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影响和突出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是的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我为有这么一位优秀的外公骄傲!
留言署名:女儿
与被祭祀者关系:亲属
电子邮件/联系方式:
::燃烛 [2021-04-04 08:17]::
世间有一句话流传,也被认可:“只要还被亲人怀念着,逝者的灵魂就能一直在冥界存在。死亡不是真正的告别,忘却才是。”
父母永远是我们晚辈的楷模,我们永远怀念敬爱的父母。
清明忆父母(引)
父母携手共同走过了六十四个春秋,两人不但在事业上各有建树,在生活中也同甘苦共苦、风雨同舟。
留言署名:女儿
与被祭祀者关系:亲属
电子邮件/联系方式:
::燃烛 [2021-04-04 07:36]::
清明忆父母(一)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始终被推向政治运动的风口浪头,每三、五年就会来一次运动,他们也免不了受到刮碰,父母相互依赖、相互鼓励,顶住了风浪的袭击。“文革”后期,母亲被安排走“五、七”道路,父亲毅然离开工作岗位,与家人一同去农村,共同度过那段苦难的日子。几十年的共同生活使两人的情趣极为相似,从来没有发生过矛盾,两人已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影不离。
留言署名:女儿
与被祭祀者关系:亲属
电子邮件/联系方式:
::燃烛 [2021-04-04 07:33]::
清明忆父母(二)
记得一个冬夜,母亲突发高烧,父亲不顾我们的劝阻顶着寒风与我们一同将母亲送往医院,在观察室守着母亲“打点滴”直到天亮。母亲更是对父亲关怀备至,父亲的一切也是她的一切,没有之一。父母对待我们从来不以长辈自居,他们不会说你们应该这样或者那样,而是向来尊重我们的意愿,发挥我们更大的想象空间。
留言署名:女儿
与被祭祀者关系:亲属
电子邮件/联系方式:
::燃烛 [2021-04-04 07:29]::
清明忆父母(三)
我和弟弟的童年生活是在幼儿园(长托)长大的。父母非常忙,我们很少有沟通的机会,但我们并没有感到孤独和寂寞,我们习惯了各自的生活天地。父母灌输给我们的“知识就是力量”、“书是知识的源泉”的理念深深扎根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在父母给我们购买、借阅的大量科普书籍和中外名著中遨游,贪婪地汲取,为我们的人生道路做了最好的铺垫。这是父母给予我们的最大的精神财富,使我们受益终生。
留言署名:女儿
与被祭祀者关系:亲属
电子邮件/联系方式:
总共 9[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当前第 2
Copyright2006(c) www.sy96144.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沈阳殡葬网 版权所有 沈阳天恒殡仪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沈阳北方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