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阙及墓阙艺术
日期:2018-09-04阅读: 8800 次
墓阙
墓阙,是墓前神道两侧的建筑物,它渊源于早期社会建筑群入口处的两侧的一种木构建筑物。阙的初期用途只是作为建筑群大门口处的标志,到后来人们逐渐赋予其更多的功能。 这时的阙已起到了表现封建等级制度的作用。到了西汉,为了祭祀的需要,为了表示对神祗的敬重,以及表示死者的身份、地位,就出现了墓阙。东汉则是墓阙发展的顶峰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隋、唐、宋代,墓阙则仅限于帝王陵墓专有,到了元、明、清三代,墓阙就悄悄地退出历史舞台了。 墓阙艺术 墓阙由识别的功用发展为身份的标志以后,画像就开始出现了,其的内容,大略可分三类: 一是墓主生前生活。这些画像主要表现死者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享乐生活以及拥有的财富,如河南登封太室阙的"车骑出行"画像。 二是舞乐百戏。如河南登封少室阙上有蹴鞠画像。 三是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主要是关于帝王、圣贤、忠臣、孝子等,比如"荆轲刺秦王","周公辅成王"。关于神话传说,墓阙上的绝大部分画面其实都是一些与天上之物如日月、星辰、神人(西王母、伏羲、女娲、羽人等)以及神灵(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等)相关联。1986年四川简阳出土的一口东汉石棺上,在石刻的阙的两旁,刻了"天门"两个字,这些迹象表明了墓阙似乎还有祭祀用意天界的入口处。石刻的墓阙与神兽、神人在墓区组合成天界状况,亡灵从坟墓内出来只一步之隔就可进入天界。 在汉代墓阙中,常出现的主体是西王母。可以理解为亡故的人来到西王母身边,成了仙。建造墓阙,其实反映出当时的祭祀制度。 墓阙的其他方面也能反映出不少社会、艺术的侧面,比如,墓阙的铭文多次提到"举孝廉",反映了汉代的职官制度;墓阙铭文的刻法风格形式各具,全面地反映了汉代书法艺术的时代风貌;墓阙的雕刻技法饱满均衡,细致绵密,使整个建筑形成整体美等等。总之,墓阙就像一座浓缩祠堂内使墓阙就像墓区的简介或序言,在进入墓区之前,给人一个华美,又因阙顶出檐较大,有如鸟展开的翅膀而具有一种升腾之感。所以说从观者的心理来看,墓阙是陵墓雕塑掀起的第一个高潮。 本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