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宣传 文明祭扫 落实措施 确保平安
日期:2009-04-01阅读: 19109 次

 

强化宣传 文明祭扫
 
落实措施 确保平安
 
--近日我市群众祭祀活动情况报道
 
 
  清明节临近,到我市各殡仪单位祭祀群众不断增多,尤其是本月28日和29日两天为双休日,祭祀人员比较集中,形成了今年清明节期间首个祭祀高峰,祭祀人数达到56.6万人,比去年第一个祭祀高峰多12万人。每天上午8时至10时为祭祀的高峰时段,祭祀人数占全天祭祀总数的80%以上。从近日群众祭祀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建立防范体系 安全措施到位
 
  为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各殡仪单位积极与相关部门和部队取得联系,在首个祭祀高峰,有260余名公安干警、70余名部队战士协助维持交通秩序和参加安全防范工作。回龙岗公墓、回龙岗墓园、菩遥山墓园、龙泉墓园、市殡仪馆、于洪区殡仪馆、东陵区殡仪馆、苏家屯区殡仪馆等28个殡仪单位全部安装了报警装置,购进了2000余个灭火器和其它消防器材,增加保安人员近400名,设立安全巡视员600余名。市骨灰入土植树纪念林、天山墓园和陶然寝园等单位,自备了消防车。在各个殡仪单位可以看到,安全员24小时进行巡视,自动报警系统昼夜监控,宣传板时刻提醒人们注意防火,自制的“点香台”、燃放鞭炮铁桶摆放在指定位置,在安全防范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今年,各区、县(市)殡葬管理部门,对科学设置停车场都提出了严格要求,对人员疏导都有明确规定,使祭祀高峰未出现道路堵塞和人员拥挤现象,祭祀活动秩序井然。
 
二、免费项目增多 便民服务到位
 
  今年清明节工作的一个主要变化,就是便民服务更加人性化,便民项目比去年明显增多。在开展便民服务活动中,除免费提供停车场、祭祀用桌凳、饮用水、应急外用药品、扫墓用的各种工具,以及免费乘坐车辆等服务项目外,天山墓园又增加了病残人员专用轮椅车,市骨灰入土植树纪念林设立了临时卫生站,聘请了专业医生,各殡仪单位增加了引导服务员,设立了服务咨询台,实行了服务公开,将服务内容、价格全部上墙公示。周到的便民服务,给了祭祀群众新的感觉和新的视觉,看到了殡仪服务的新变化。
 
三、采取有效形式 宣传工作到位
 
  为加大清明节工作宣传力度,各单位主动与省、市新闻媒体沟通,积极宣传“错峰祭祀”,收到了明显成效,使祭祀群众不但错过祭祀的高峰日期,而且,还错过每天的祭祀高峰时段。为积极倡导文明祭祀,市骨灰入土植树纪念林召开了与新闻媒体“碰头会”,扩大了舆论宣传,收到了良好效果。连日来,通过宣传网上祭祀,使沈阳殡葬网点击率已达到241万次,祭祀留言超过1万条,建立网上纪念堂1670个。在积极宣传文明祭祀的同时,市殡仪馆、天山墓园在门前,安装了大型拱门,烘托了文明祭祀氛围。全市各殡仪单位还准备了5000束鲜花,开展了“鲜花换烧纸”活动,使采用鲜花祭祀的群众,占祭祀总人数的80%以上。    

 

四、各级领导重视 认真指导到位
 
  按照属地管理职责,各区、县(市)民政局高度重视清明节期间接待祭祀群众工作,主动协调各相关部门,联合整顿殡葬市场,打击贩卖封建迷信殡葬用品活动,为群众开展文明祭祀,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今年首个祭祀高峰,各区、县(市)民政部门领导,几乎全部工作在祭祀现场,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两天来,市民政局张颖局长和许振民副局长,分别到殡仪单位了解群众祭祀情况,指导服务工作,看望殡葬职工,并对高标准完成好清明节服务工作提出了要求。
 
  从近日群众祭祀情况看,虽然在祭祀场所内未出现问题,但由于有的殡仪单位门前道路狭窄,祭祀车辆较多,因此,出现了短时间车辆堵塞现象。对此,市殡葬管理处正在与相关部门协调,在下一个祭祀高峰前加以解决。
 
 
本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