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殡葬新政的民生账本:群众年节省费用2亿元
日期:2018-01-08阅读: 16799 次

 

    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沂水县的经济实力在省内并不突出,之所以能在全国首开先河,率先实现殡葬费用全免。除了勇于创新的改革魄力之外,还在于政府仔细算好了一笔民生账。

    在国内的许多城市,居民的墓葬需求都主要由自主定价的经营性公墓提供。近几年,城市公墓价格飞涨,十几万、二十几万一座的墓穴屡见不鲜。同时,不同价格的公墓不论从外观设计还是内部构造,都日益呈现出巨大的等级差异。而沂水县的殡葬改革,则在全县范围内停止了经营性古墓的审批,转而在各个城区和乡镇全力推进免费公墓的建设,所有公墓则统一样式、统一分配,真正实现了公墓归公,丧葬平等。

    沂水民政局副局长贾文勇介绍,“每个单穴不超过0.5平方米,双穴不超过0.8平方米,全部用卧碑,地上搞好绿化。我们在公募的使用上,按照死亡的先后顺序依次安葬,不允许,挑选位置,不允许,划片。”

    殡葬改革开始后,沂水先后建设县级公墓1处,乡镇级公墓109处。此外,为了从根本上消除殡葬流程中的套利土壤,政府还把殡仪馆由过去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改成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这些大手笔的改革背后,显然需要财政资金的巨大投入。不过,在沂水县县委书记薛峰看来,这笔钱却花得非常值。“表面上看,我们公益性公墓的建设费用是5000多万元,每年的运营费用在2000万左右,但是通过这次改革,可以节省群众殡葬方面资金2亿元左右”

    沂水县每年大约有8000人去世,实施全民惠葬政策后,每个丧事的花销由过去的平均3万元左右下降到目前几千元的水平,每年可为群众减轻经济负担2亿元,节约耕地90%,节约木材1万立方米,还大大消除了上坟烧纸引发的火灾隐患。统一进入公墓安葬之后,群众攀比的心理消失了,大操大办的风气也明显减弱,厚养薄葬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如今,在沂水本地的丧葬仪式中,不仅棺木安葬现象彻底消失,传统的孝衣纸钱也逐渐被肃穆的黑衣白花所代替,丧葬风俗为之一新。

    沂水道托镇红白理事会会长武泉录说出了群众的心声, “又节约了,环境又好了,不烧那些纸,不冒那些烟,各方面都好了。”

    沂水的殡葬改革不仅在本地百姓中收到了一片赞誉,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在它之后,省内聊城和青岛市相继出台殡葬费用的部分减免政策。而在全国范围内,湖南衡阳、四川宜宾、江苏南京、芜湖扬州等城市也纷纷启动殡葬改革,惠民殡葬已经形成了一股全国性的潮流。

 

本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