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出现新殡葬形式:一颗塔松下葬五位逝者
日期:2016-05-23阅读: 17423 次

 

    树葬,就是将骨灰装入可降解的纸盒内,不留坟头、不立墓碑、不记逝者姓名,埋存于树木的根部。这既可让逝者入土为安,又不占用土地资源,是绿色环保的殡葬方式。19日,威海市首次骨灰树葬活动在金山公墓举行,5位逝者骨灰被葬在新开辟的树葬区,长眠于塔松下。

回归自然是最好归宿

  5月19日是威海市首个集中树葬安葬日,当日为5名逝者举行了树葬仪式。早上8点,逝者家属陆续持本人居民身份证及已被注销的逝者户口簿或有关逝者为威海市区户籍的证明,到业务大厅填写《树葬登记表》,办理登记手续,领取树葬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倡导绿色殡葬,树立文明新风,减轻群众丧葬负担,今年,威海对市区范围内常住户口逝者实行免费树葬政策,逝者家属办理手续时需要相关证明,自明年1月1日起,威海将由物价部门核定树葬收费价格,并按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成本价格开始收取树葬费用。

  办理好手续后,逝者家属们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将逝者骨灰装到树葬专用盒中,并粘贴标识卡片进行封装。树葬专用盒与普通的纸盒相似,由白色的可降解材料做成,属于生态骨灰盒,逝者安葬后,真正回归大自然。按照登记的顺序,每一位逝者都有编号。逝者家属将装好的生态骨灰盒送往树葬区,按顺序号在公墓指定位置依次下葬

  没有喧嚣的葬礼,没有厚重的墓碑,一捧黄土,一束鲜花,整个树葬仪式庄严而肃穆。由于不能立碑,怕记不住位置,一位逝者家属在一棵塔松上挂了一个雕刻着蛇形图案的木雕,希望以此记住亲人的位置。“逝者得到安息,我可以放心了。”一位逝者家属说,人难免有落叶归根的想法,传统墓地至少要占地1平方米,既占地又昂贵,树葬可以体现回归大自然的形式,既不占用土地资源,还可绿化荒山,这也是逝者的遗愿。

  集中树葬仪式不少市民参与

  树葬仪式中,一位70多岁的老爷子步行来到树葬区,观看了整个过程。这位老爷子姓范,他主要是想看看树葬仪式的具体流程和树葬区的环境。范先生告诉记者,他老伴去世后,他就有个心愿,就是自己去世后,和老伴就算不能葬在一起,至少能把名字刻在一起。当日,他参观了金山公墓的树葬区、壁葬区,也了解了海葬的流程。范先生说,树葬和海葬的形式很好,环保又不占用土地资源,真正回归自然,不过没有办法把自己和老伴的名字刻在一起,是一个遗憾,正在规划中的壁葬形式最符合他的要求和心愿,他希望壁葬区能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

  当日上午,还有好几位市民开车前来观看树葬仪式及区域环境。威海市公墓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举行树葬活动,是为了进一步推广骨灰节地葬法,树立文明节俭办丧新风,原本此次活动有10位逝者集中树葬,但最终只有5位,这说明百姓的观念正在逐步转变,也还需要不断改变。随着观念转变,相信更多的市民对树葬这种形式会持肯定态度,推行文明、绿色的殡葬方式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树葬区有1600棵塔松

  树葬区位于金山公墓二期内,位于公墓一期的西侧,从公墓西门进入墓园后,往北走转一个弯就可以到达。

  树葬区位于威海市烈士陵园东侧,与整个墓园随处可见的郁郁葱葱的大树不同,树葬区的树都是生长两三年的塔松。整个树葬区比较平整,每隔3米就有一棵塔松。工作人员介绍,这里原本是一块果园,原来的墓园已不能满足需求,政府部门注重提倡绿色殡葬,出资向附近百姓征地,每亩地补偿49800元,这块地被选为树葬区后,工作人员在这片约5200平方米的空地上种了1600棵塔松,并进行平整绿化。每棵塔松下设置4个墓穴,占地0.8平方米,为了节约土地资源,骨灰安葬地点不作任何标记,也不会单独立碑,每一位逝者的信息都登记在案,以备亲属查询祭奠。

  海葬有了纪念墙

  自2012年威海开展免费海葬活动以来,先后已有300多名逝者选择海葬,但如何祭奠逝者一直是家属的难题。为纪念海葬逝者,为家属提供一处祭拜场所,今年,威海市公墓管理处专门设立了长23米、高4米的海葬纪念墙,免费雕刻海葬逝者姓名。海葬的逝者亲属,可持本人居民身份证及《海葬证》到金山公墓管理处办理海葬刻名登记事宜,并在原始海葬登记表上签字确认,雕刻海葬逝者姓名手续办理截止到今年9月份,届时将同今年海葬逝者一起雕刻姓名。

 

本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