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圆满完成2012年清明接待服务工作
日期:2012-04-13阅读: 19824 次

沈阳市圆满完成2012年清明接待服务工作
 
为认真做好今年清明节群众祭祀工作,确保群众过一个安全、文明、有序的清明节,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各有关部门的通力配合下,经全体殡葬职工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清明节群众祭祀工作。
一、基本情况
今年祭祀活动呈现祭祀时间长,祭祀时间早的特点。从3月20起就有部分群众前往祭祀,祭祀时间从往年7点左右提前到今年早上4、5点钟。清明节3天假期祭祀人数为14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去年为101万人次)有所增加,7日、8日仍有近8万群众前往祭祀。共举办五期骨灰撒海活动,有690名市民参加,先后有230 盒骨灰撒入大海。沈阳殡葬网点击量达到60万人次,免费设立公祭堂220个、留言2200条,免费祭祀代理3次。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一倍,网上祭祀从以前的青年人居多到现在中年人呈上升趋势。
清明节期间,全市所有祭祀场所井然有序,园区内及周边道路交通顺畅。无一例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无一例差错事故发生。
二、主要做法
(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级主管领导亲自指挥
为应对今年清明节群众祭祀活动高峰,3月1日市委宣传部等10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1年清明节期间殡葬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工作职责及工作任务。3月20日,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清明文明祭祀工作会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凤波到会并做重要讲话。副市长祁鸣主持会议并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各区、县(市)各相关部门在清明节工作中,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工作目标,落实责任制。将做好今年清明节群众祭祀工作上升到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在政府统筹协调基础上,充分发挥公安、消防、交通等职能部门作用,共同做好群众祭祀活动相关工作。
各区、县(市)认真落实上级的指示精神,均召开以“惠民、绿色、人文”为主题的“清明节”专题会议,确定了以保障群众安全、有序、文明祭祀为首要任务,努力实现“文明祭祀、平安清明”的工作目标。
(二)民政部门抓早抓实,全面落实清明节工作
按照民政部及省民政厅的部署,市民政局于3月6日,召开全市清明节工作会议,传达民政部清明节工作会议精神,部署我市清明节工作方案以及《行风建设月方案》。3月11日,民政局召开有12家主要媒体参加的新闻通气会,向社会推出“十大举措”。3月15日、16日分别召开全市殡仪馆馆长、公墓主任会议,全面落实清明节工作任务。刘健局长、张虹副局长多次深入基层各殡仪服务单位,督导清明各项服务工作的准备和落实情况。
全市30个殡仪服务单位,将今年清明节服务主题确定为“文明、平安、惠民清明”,围绕这一主题,制定了工作方案,对每一项工作进行了细化,对每一项标准进行研究,对每一项内容进行了分解,使清明节各项管理与服务措施得到全面落实。做到了早动员,召开全系统清明节动员会,将责任目标层层分解;早落实,民政局殡管处分两组深入各殡葬单位,督促检错清明节准备情况;抓优质服务,以民政部行风建设月为抓手,大力开展行风建设月活动;以落实惠政策为重点,先后对城市低保人员的基本殡葬费用实行“五项”减免;推出了对低收入群体购买墓穴的优惠政策;实行了海葬免费(食宿除外)政策;开展了免费祭祀代理服务;开通了24小时服务反馈电话等等。市骨灰入土植树纪念林推出对“五保户”免费提供墓穴,免费安葬服务。
清明节期间全市殡葬战线职工连续奋战近一个月时间,美化庭院、增加便民设施、为市民祭祀亲人提供温馨、安全、有序的祭祀环境。清明节祭祀高峰期,全体员工提前上岗,错时下班,24小时连续加班加点,顺利完成清明节祭祀群众的接待服务工作。
在提供便民服务措施上更加贴近百姓,更加人性化。各殡仪馆为祭祀群众提供祭祀用桌椅,提供免费修理骨灰盒及交通工具,提供饮用水,新增添了轮椅、医疗服务站等服务项目。各公墓为前来祭祀群众开通祭祀专线、免费鲜花及清洗墓碑用水桶等。
(三)相关单位积极配合,确保群众祭祀安全有序
为确保清明节祭祀活动安全、文明、有序进行,市执法局、市民政局制定联合检查方案,组成联合检查组,于3月20日至4月4日,对殡仪馆周边、公墓沿途经营殡葬用品摊点及流动商贩违规经营烧纸、纸活等进行了不间断检查,对违规经营者进行批评教育。
在祭祀高峰日,市交警部门采取主要道路单向行驶办法,疏导交通人流。市消防部门出动的消防车,停放在群众祭祀密集的殡仪馆和公墓,随时待命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市行政执法和民政部门紧密配合,加强了对殡仪馆周边、公墓周边和医院周边等重点地段的检查,没收和销毁了封建迷信丧葬用品,为文明祭祀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市交通局开通市骨灰入土植树纪念林等单位的公交专线,确保了市民前往各祭祀场所交通便利。
(四)新闻媒体引导有力,绿色殡葬蔚然成风
市民政局从3月初开始,就在相关媒体公布公开举报电话,公布24小时殡仪服务反馈热线。播出及刊登清明节群众注意事项,提醒广大市民错峰出行,文明祭祀。
各媒体积极引导,采用多种方式,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为清明节安全、文明出行奠定了基础。错峰祭祀、公交路线提示、殡仪服务单位的服务时间提示,使市民出行有了参考依据。“鲜花换烧纸”举措,让更多市民接受鲜花祭祀方式。据统计,今年采用鲜花祭祀占祭祀人数的90%以上。
市文明办、市民政局、沈阳晚报联合举办“清明节文明祭祀大型公益活动”,以“孝道致远”为主题将传承清明文化体现在人文关怀上。沈阳市30家殡仪单位开展“鲜花换烧纸”活动、沈阳市回龙岗墓园、辽宁盛京寝园举行“寄往天堂的信”、沈阳市龙泉古园开展“黄丝带换烧纸”活动,均得到市民的广泛参与。市内部分设区设立了社区公祭堂,部分市民设立家庭祭祀角举办家庭追思会,形成了具有沈阳地域特色的祭祀文化。
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辽宁电视台、沈阳电视台新闻节目及各主要媒体均播出了我市倡导鲜花祭祀、错峰祭祀及在接待群众祭祀活动中涌现出的突出事迹及主要特点。4月2日《中国社会报》刊登了题为“努力打造文明祭扫的社会环境”,介绍了沈阳市在清明节期间的经验做法。
(殡管处  高敏)
本文仅为提供更多信息,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